2025年,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持续升温,其中AKK菌(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)相关探索因潜在的健康价值,逐渐进入公众视野。
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6月,AKK菌相关科研及应用探索的关注度显著提升,相关话题讨论量及研究文献数量呈现增长态势。
01科研聚焦:AKK菌为何引发行业关注?
近年来,AKK菌因在肠道健康领域的潜在研究价值,受到科研界关注。《Nature》等学术期刊曾发表相关研究,指出这种肠道有益菌在代谢调节等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,因此被部分研究称为"下一代益生菌研究热点"。
国际市场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也在提升。2025年6月,全球食品巨头达能宣布收购专注于AKK菌基础研究的TheAkkermansiaCompany,被业内解读为对肠道菌群研究领域的布局。据GrandViewResearch预测,到2029年全球益生菌研究及应用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。
展开剩余76%具体到科研发现,相关研究表明,特定AKK菌株分泌的蛋白可能促进人体代谢调节激素GLP-1的分泌,为血糖平衡调节研究提供新视角。值得注意的是,灭活型AKK菌的研究显示其可能保留一定代谢调控活性,这为益生菌的应用形式研究提供了新方向,打破了传统认知中"益生菌需存活到达肠道"的单一思路。
目前,相关研究正从单一肠道调节向多系统健康关联探索拓展,在代谢干预、衰老机制、关节健康及神经功能等领域的基础研究逐步推进,形成多维度的科研生态。
02技术探索:中国团队深耕本土菌株研究
在AKK菌研究领域,中国科研团队正稳步推进本土化探索。其中,原衍生物的研究团队深入江苏如皋等长寿之乡,从当地长寿人群肠道菌群中筛选、分离出AKK001菌株,致力于探索更适应国人群肠道环境的菌株特性。
"长寿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经过长期演化,为菌株筛选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。"该团队研究人员表示,经特殊工艺处理后,灭活的AKK001菌在实验环境下仍能高效表达功能蛋白,其活性在实验室检测中表现优于普通菌株。
AKK菌作为严格厌氧菌,在规模化培养中面临存活率低(不足30%)的技术难题,制约了研究转化进程。原衍生物团队通过优化厌氧发酵技术,在实验室条件下突破了部分量产瓶颈,同时降低了培养成本。2023年底,该团队在AKK001菌株的规模化培养研究中取得进展,其建立的20吨级益生菌培养系统可满足基础研究及样本制备需求,二期研究基地建设计划进一步提升培养规模,为科研提供更充足的实验材料。
目前,该团队正构建"原料研发+产品剂型探索+菌株定制化研究"的科研链条,通过技术平台为健康领域的科研合作提供支持,推动AKK菌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。
03规范发展:AKK菌研究需坚守科学与合规底线
尽管研究热度攀升,AKK菌的应用仍需面对监管与科学规范的双重考量。当前,部分电商平台出现以"灭活菌"名义流通的产品,却宣传"活菌功效",这种行为与此前NMN(β-烟酰胺单核苷酸)在宣传中混淆原料属性、夸大功效的问题类似,引发行业对合规性的关注。
从全球监管来看,不同地区对AKK菌的态度存在差异:欧盟仅批准特定灭活菌株作为新食品原料,且明确标注"现有数据有限,长期安全性仍需验证";我国监管部门目前也尚未将AKK菌批准作为食品原料,相关应用需严格限定在科研范围内。
"肠道菌群健康的核心是平衡,而非单一菌株的作用。"微生物学专家指出,未来研究的方向应聚焦于个体菌群的独特性,通过精准调控实现生态平衡,而非追求"万能益生菌"。
在2025年欧洲Vitafoods展上,中国团队的AKK001菌株研究成果引发国际科研机构关注,荷兰、瑞士、北美等地的研究团队纷纷表达合作意向,推动全球代谢健康领域的技术交流。原衍生物等中国团队正加强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合作,开展大规模、长期、多人群的临床试验,为行业发展积累科学数据。
随着全球健康寿命研究以每年8%的增速推进,科研团队也在拓展研究边界,在天然亚精胺、植物源褪黑素、黑姜提取物等原料的基础研究中持续投入,致力于从多维度探索抗衰机制,为人类健康寿命研究提供新的思路。
(注:本文旨在客观介绍AKK菌相关科研进展,所涉及的技术及产品均处于研究阶段,不构成任何健康建议或产品推荐。健康领域的产品应用请以监管部门批准及专业医师指导为准。)
发布于:上海市手机炒股配资平台,股票平台,专业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